名称 何仙姑
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
俗传八仙之一。文章源自-灵虚异幻-https://www.lingxyh.com/he-xian-gu/
清•俞樾《茶香室续钞》卷十八引明•陈梿《罗浮志》:“何仙姑,广州增城县何泰之女也。唐天后时,住云母溪,年十四五。一夕,梦神人教食云母粉,可轻身不死。因饵之,誓不嫁,常往来山顶,其行如飞。每朝去暮回,持山果归贻其母,后遂辟谷。天后遣使召赴阙,中路失之。中宗景龙中,白日升仙。”文章源自-灵虚异幻-https://www.lingxyh.com/he-xian-gu/
又宋•魏泰《东轩笔录》卷十四:“永州有何氏女,幼遇异人,与桃食之,遂不饥无漏。自是能逆知人祸福,乡人神之,为构楼以居,世谓之何仙姑。”文章源自-灵虚异幻-https://www.lingxyh.com/he-xian-gu/
按:世传何仙姑,纷歧无定。除上二说,尚有《安庆府志》谓何为鹿所产,幼栖何道人家,故以何为姓等说。文章源自-灵虚异幻-https://www.lingxyh.com/he-xian-gu/
参见“八仙过海”。文章源自-灵虚异幻-https://www.lingxyh.com/he-xian-gu/
文章源自-灵虚异幻-https://www.lingxyh.com/he-xian-gu/
《中国神话人物辞典》
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之一。何仙姑是何时何地人,众说纷纭。①《历代神仙通鉴》卷一四云:“(武周长寿二年)广东增城县何泰之女灵通神异,太后厚币聘请。何女生而紫云绕室,顶有六毫。年十三,随女伴入山采茶,失侣迷径,见东山峰下一道士,修髯绀目,冠高冠,衣轻绡,何女亟拜之。道士出一桃,曰:‘食此,他日当飞升。’仙姑食之。道士指归路,曰:‘后可常会于此。’归已逾月,自是不饥不渴,洞知人事休咎。复梦神人教饵云母粉。遂誓不嫁,往来山谷,轻身飞行。每朝出,暮持山果归遗其母。至是应召赴阙,中路复失之。”此乃广州之何仙姑。②宋魏泰《东轩笔录》云:“永州有何氏女,幼遇异人,与桃食之,遂不饥。自是能递知祸福,乡人神之,为构楼以居,世谓之何仙姑。”《历代神仙通鉴》卷一四云:“(吕洞宾)始遇陵零何氏女,传以修养,复与金丹服之。引见钟祖,携入蓬莱拜木公、金母。金母带回阆苑,令扫蟠桃落叶。”此乃永州之何仙姑。③《安庆府志》云:“何仙姑,初,桐城投子山大同禅师,每溲溺有鹿来饮。久之,鹿产肉毬,裂开一女。师见而收育之,至十二岁,牧童以山花插其髻,戏之。师乃令下山,嘱曰:‘遇紫则止,遇何则归。’至紫卷口何道人家,遂栖之,以何为姓。慎守师戒,修持觉悟,师使赴州召之,女方渐,即持笊篱往。先至,见师坐左,州后至,坐右,三人一时化解。”此乃安徽之何仙姑。④《祁阳县志》云:“何仙姑年十三,随女伴入山采茶,失伴独行,迷路。遇异人出一桃与之,曰:‘食此尽当飞升,不然止居地中。’仙姑仅能食其半,自是不饥,洞知人事休咎。”此乃湖南之何仙姑。⑤《福建通志》载:“仙姑父大郎,居武平南岩,货饼自给。吕纯阳见其有仙质,日过索饼啖,辄与。吕感,赠以一桃,云:‘食尽则成仙。’仙姑遂避谷南岩。”此乃福建之何仙姑。⑥《浙江通志》载:“宋何仙姑南览村人,三十不字,采樵自给。见山间桃实如桮,啖之,自是不饥。”此乃浙江之何仙姑。所谓仙姑,乃民间女巫。何仙姑者,何姓女巫也。何姓女巫很多,所以许多地方都有本地之何仙姑。但根据民间传说,何仙姑既是八仙之一,又是吕洞宾之弟子,所以应是永州之何仙姑。文章源自-灵虚异幻-https://www.lingxyh.com/he-xian-gu/
文章源自-灵虚异幻-https://www.lingxyh.com/he-xian-gu/
《中国神怪大辞典》
“锺吕八仙”之一。①北宋时之何仙姑,或云永州,或云零陵,或云衡州(今湖南衡阳:),不知为同一人否。北宋时永州治在零陵,实为一地,而衡山属衡州,与永州虽为邻郡,终非一地。北宋•魏泰《东轩笔录》卷•四:永州有何氏女,幼遇异人与桃食之,遂不饥无漏,能逆知祸福。乡人神之,为构楼以居,世谓之何仙姑。士大夫好奇者,多谒之以问休咎。王达为湖北运使,巡至永州,召于舟中,留数日。遂为人弹奏“取无夫妇人阿何于舟中止宿”(按此事又见于宋•高晦叟《珍席放谈》卷下)。按:王达在两湖为仁宗时事,时何仙姑尚为青年女子,故留宿事为人所讥弹。又南宋•曾敏行《独醒杂志》卷四:何仙姑,永州民女子也,因放牧野中,遇人啖以枣,因遂绝粒而能前知人事。独居一阁,往来士大夫率致敬焉。狄青征南出永州,问以兵事,对曰:“公必不见贼。”侬智高大败,遁人大理国,果如其言。此时之何仙姑既称女子,年岁当在中青之时。北宋•沈辽《云巢编》卷六《零陵先贤赞》所云“进贤女真”即此人,中云“时会三女,若梦而飞。以食我桃,妙龄不饥。大道不晦,至人发挥。晋公南迁,顺风有祈。示人金镜,识其仙衣”,其事有不见于他书者,惜语焉不详。此永州之仙姑也。至于衡州之仙姑,欧阳修《集古录跋尾》卷一〇《谢仙火》条云:(仁宗)庆历中,衡山女子号何仙姑者,绝粒轻身,人皆以为仙也。近见衡州奏云:“仙姑死矣,都无神异。”客有自衡来者,云仙姑晚年羸瘦,面皮皴黑,第一衰媪也。按:欧公书此,已在晚年,故仙姑亦成衰媪,按时间推断,此衡山仙姑与永州仙姑似是一人。②又扬州亦有一何仙姑。南宋•赵彦卫《云麓漫钞》卷二:庄绰跋锺离权书云:昔维扬有何仙姑者,世以为谪仙,能与其灵接。一日锺离过之,使治黄素,乃书此诗。按:以文意揣之,此仙姑亦似为北宋时人。③唐时增城之何仙姑。《仙鉴后集》卷五:何仙姑,广州增城县(今广东增城)何泰之女也。唐天后时住云母溪。年十四五,一夕,梦神人教食云母粉,可得轻身不死,因饵之,誓不再嫁,常往来山顶,其行如飞。每朝去暮,则持山果归遗其母。后遂辟谷,语言异常。天后遣使召赴阙,中路失之。《仙鉴后集》作者赵道一以此为真正何仙姑,遂于同书卷六将宋时永州之何仙姑改为姓赵名何之赵仙姑。而赵仙姑之出身事迹全与永州何仙姑相同。赵氏之谬,浦江清于《八仙考》中披之甚详,可参看。又,此何仙姑事与《广异记》所载“何二娘”事相类,可参看。④据方志,安徽、福建等地亦有吕洞宾所度之何仙姑,均为地方附会,不足为辨。唯《歙县志》云歙县(今安徽歙县)昌化驻跸山有何家坞,传言世出一仙姑。此似为另一地方女巫,与八仙之何仙姑无关者。⑤《陕西通志》载元时又有一何仙姑,姓何,抱罕(今甘肃和政)人,又号澄阳真人。见“澄阳真人”条。⑥又有一禅宗何仙姑。雍正《江南通志》卷一七五:唐时桐城投子山大同禅师,每溺,有鹿来饮。久之,鹿产一肉球,裂开乃一女。师育至十二岁,牧童戏以山花插其髻。师乃令下山,嘱曰:“遇柴则止,遇何则归。”至柴巷口何道人家,遂栖之,因姓何。慎守师戒,修持觉悟。一日禅师使赵州和尚往召。女正淅米,即持笊篱往,先至,坐师左,赵州后至,坐师右,三人一时同化。⑦最奇者有《道谱源流图》一书,云何仙姑本为男子,姓徐名圣臣,入定时灵魂出游,家人不知,检其尸。及魂返,不能还旧体,适有何氏女新死,遂附焉。后得道,封为元君。文章源自-灵虚异幻-https://www.lingxyh.com/he-xian-gu/
文章源自-灵虚异幻-https://www.lingxyh.com/he-xian-gu/
《中华神秘文化辞典》
八仙中的女仙。古人称得道成仙的女子为仙姑,故名。关于何仙姑的身世,亦众说纷纭。《零陵县志》云:“何仙姑,零陵人也,住云母溪。年十四五,梦神人教食云母粉,可得轻身不死。”“常往来山顶,其行如飞。”《祁阳县志》亦云:“何仙姑,年十三,随女伴入山采茶,失伴独行,迷路遇异人,出桃与之,曰食此尽,当飞升。”据此,湖南一带,曾有过一位何仙姑,且在民间还有不小的影响。另一位影响较大的何仙姑,是广州增城县人。《续文献通考》:“何仙姑,广州增城人,何泰之女也。”此外,浙江、福建等地,也有过何仙姑,《浙江通志》:“宋何仙姑,南览村人,三十不字,采樵自给,见山间桃实如杯,啖之自是不饥。”《福建通志》则言仙姑随父世居武平南岩,货饼自给,后遇吕洞宾,度而成仙。把何仙姑的出身写得最离奇的是《安庆府志》,此书载桐城太子山,有一大同禅师,每撒尿,便有一只鹿来饮,久之,此鹿产下一肉球,裂开而出一女,师见而收之,及十二岁,嘱其下山。女子遂下山而去。后投栖何道人家,叫何仙姑。明人吴元泰《东游记》载八仙故事甚备,以何仙姑为广州增城何素女,生而顶上有六毫,十四、五岁,于溪上遇李铁拐,蓝采和,授以仙诀,于是其行如飞。此书在民间影响甚大,故而何仙姑是广州增城人的说法也较为流行。旧时广州增城有何仙姑庙,几乎到处皆是,可见增城人对何仙姑的信奉。南方旧俗以阴历三月初七为何仙姑诞辰,届时要唱大戏,且有喝仙汤的习俗。
《中国神仙大全》
吕洞宾弟子,也为八仙之一。相传是唐武周长寿三年,广东增城县何泰所生之女。
据说,仙姑生来时紫云绕室,头顶六根毫发。3岁时,随女伴们一起进山采茶迷路,正待寻路之时,只见东山峰上下来一位道士,头带高冠,身着轻绡,仙姑急忙上前叩拜。道士取出一桃,对她说吃了这个,他日就会得道飞升。”仙姑将桃吃下后,道士指给她回家的道路,并告诉她说,往后可以经常在此相会。”仙姑回到家中,住了一个多月,却始终不饥不渴,并能洞知人事吉凶。后来又梦见神人教她吃云母粉,从此,立誓终身不嫁。传说仙姑经常来往于山谷之间,身轻如燕,每日清晨出去,晚上便带些山果回来给她的母亲。武则天曾出重金聘请她入宫,在应召赴京的路上,她又中途不见了,没有人知道她的去向。据说那道人就是吕洞宾,当初他与何仙姑相遇时传授给她修身之道,后来给她金丹叫她服下,并将她引见给钟离权,此后又带她入蓬莱拜见木公、金母,金母就收她为徒,将她带回阆苑,命她打扫蟠桃落叶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