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母

评论阅读模式
名称 龙母

 

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

唐•刘恂《岭表录异》卷上:“温媪者,即康州悦城县孀妇也,绩布为业。尝于野岸拾菜,见沙草中有五卵,遂收归置绩筐中。不数日,忽见五小蛇壳,一斑四青,遂送于江次。固无意于报也。媪常濯浣于江边。忽一日,鱼(悉)出水跳跃,戏于媪前。自尔为常,渐有知者。乡里咸谓之龙母,敬而事之。或询以灾福,亦言多征应。自是媪亦渐丰足。朝廷知之,遣使征入京师,至义全岭,有疾,却返悦城而卒。乡里共葬之江东岸。忽一夕,天地冥晦,风雨随作。及明,已移其冢,并四面草木,悉移于西岸矣。”文章源自-灵虚异幻-https://www.lingxyh.com/long-mu/

按:近人•容肇祖有《德庆龙母传说的演变》(见《民俗周刊》第九期),述其来踪去迹甚详。文章源自-灵虚异幻-https://www.lingxyh.com/long-mu/

明•谈迁《枣林杂俎》和集“龙女”条云:“海宁许村,南五里龙王塘。初有女汲于河,得浮卵吞之,因娠。仍生卵,弃之,化为龙去。复时候其母,留龙须为笔。遇旱以笔书符,投龙王潭中,其符浮于临平山之巅,立雨。后令君取其笔,遂绝影响。”是又另一龙母传说之见诸记载者。文章源自-灵虚异幻-https://www.lingxyh.com/long-mu/

参见“掘尾龙”。文章源自-灵虚异幻-https://www.lingxyh.com/long-mu/

 文章源自-灵虚异幻-https://www.lingxyh.com/long-mu/

《中国神话人物辞典》

云南大理白族神话传说中小黄龙的母亲。传说龙母原本是一个砍柴女子,有一年黑龙占据了下关,龙母居住的绿桃村也被洪水淹没,龙母与其母亲只好离乡求生。一天,她因吃了一仙桃而怀孕,生下一子,怕遭人耻笑而丢弃于深山,三个月后始抱回来抚养成人。儿子割草到龙潭,龙王向他求医,他治好龙王的病后在龙宫玩耍,误穿龙王的黄色龙袍而变成一条金光四射的小黄龙。龙王叫他去征服造成水患的黑龙,小黄龙到下关赶走黑龙,治理了大理坝子的水患,良田得以恢复,人们又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。后来,小黄龙的母亲被尊为龙母,小黄龙也被奉祀为本主神。(《白族神话传说集成•龙母神话•小黄龙》)文章源自-灵虚异幻-https://www.lingxyh.com/long-mu/

 文章源自-灵虚异幻-https://www.lingxyh.com/long-mu/

《中国神怪大辞典》

①广东龙母。见“温媪”、“媪妪”、“温夫人”诸条。文章源自-灵虚异幻-https://www.lingxyh.com/long-mu/

②苏州龙母。文章源自-灵虚异幻-https://www.lingxyh.com/long-mu/

南宋•洪迈《夷坚乙志》卷一〇“阳山龙”条:平江府(即今江苏苏州)二十里间阳山龙母祠,相传其子每岁四月必一至祠下。文章源自-灵虚异幻-https://www.lingxyh.com/long-mu/

南宋•范成大《吴郡志》卷一三:阳山灵济庙,即白龙母庙。相传东晋隆安中,山下居民缪氏有女及笄,出行,风雨暴至,天地陡暗,避于今所谓龙塘之侧,遇一白衣老人,曰:“我无所归,欲至你家借宿一夜。”女应之,老人忽不见。女归即有孕,父母恶之,逐出,丐食邻里。明年三月十八日至今所谓龙冢之上,产一肉块,惊弃水中,破化为龙,夭矫母前,若有所诉,其母惊绝于地。即风雨如晦,开霁则见白龙升腾而去。众乃厚葬其母。自后累降巫语,始祠之于山巅。相传龙子分职潇湘,每岁是日必归山间,风雨凄冷,人以为龙子诞日,过是山中方有春意。绍兴二十九年,诏赐灵济庙,乾道四年封显应夫人。

南宋•祝穆《方舆胜览》卷二“阳山”条所述大致相同。

清•汤用中《翼駉稗编》卷八“白龙娘娘”条所记亦类此,

可参见“白龙娘娘”条。

③温州龙母。

黄塘《万历温州府志》记浙江乐清县龙母神云:神姓江氏,方笄未嫁,浣纱见石,吞之有孕,以父母生疑,跃江溺死。忽雷电交作,其腹迸出蜥蜴,成龙人海,犹回顾其母。今其港有望娘汇。

清•齐召南《温州府志》:永嘉周氏女,用笄未字,汲水溪边,见一卵悦之,取含于口,不觉吞下,遂有娠。后产一白龙,女惊死。乡人取其骸骨,塑以泥,藏诸岩洞间,旱则迎之祈雨。

明•闵文振《涉异志》有一则亦记乞温州龙母降雨事。

④龙母较著者又有“张鲁女”,见该条。

⑤此外尚有名气不大者,如南唐•徐铉《稽神录》卷三“史氏女”条:溧水五坛村人史氏女,因莳田倦,偃息树下。见一物,鳞角爪距可畏,来据其上。已而有娠,生一鲤鱼,养于盆中,数日益长,乃置投金濑中。顷之,村人刈草,误断其尾,鱼即奋跃而去,风雨随之,入太湖而止。家亦渐富,其后女卒,每寒食,其鱼辄从群鱼一至墓前。至今,每闰年一至尔。

南宋•周应合《景定建康志》卷五〇、《六朝事迹编类》卷下亦载此事,后云乡人为立庙,谓之乌鲤庙。

⑥《后汉书•南蛮西南夷列传》:哀牢夷者,其先亦有龙母名沙壹。见“九隆”条。

⑦元•徐硕《至元嘉禾志》卷二四记海盐乍浦亦有龙母,称“显济庙”。

⑧北宋•乐史《太平寰宇记》卷七五引李膺《益州记》一条,亦龙母故事与陷湖故事相组合者:临邛郡下有老姥,家贫孤独。每食辄有一小蛇,头上有角,在盘之间。母怜而饲之。后渐长大丈馀。县令有马,为此蛇吸之。令因大怒,收姥。姥云在床下,遂令发掘,愈深而无见。令乃杀母。其蛇因梦于令曰:“何故杀老姥,当报仇耳。”自此每夜常闻风雨声,四十馀日,一夕百姓相见咸惊,皆言“汝头那得带鱼”。是夜方四十里一时俱陷为湖。土人谓之邛池。其母之故宅独不没,至今犹存。(又见《太平广记》卷四五六引《穷神秘苑》。

⑨明•徐应秋《玉芝堂谈苔》卷二四“龙母坟”条又记龙母数种:《集异志》:晋愍帝建兴二年十一月,抱罕羌妓产一龙子,色似锦文,常就母乳,遥见神光,不得就视。宋•吕灌园南夫《测幽记》曰:熙宁中,农夫游践妻刘氏,浴于溪,遇黄犬,迫之有孕,期年产两鲇鱼,惊异,以大缸贮之。须臾雷电晦瞑,鱼失其所。甫三日,刘亦死,葬于溪东。连日溪雨涨,两鱼游绕墓所,行处地辄陷。里人呼为龙母墓。《名胜志》:粤西梧州府容县有龙母坟,瑶妇人山,久不返,众往觅之,则为龙所据,阴云幂幂。既归所居,常有寒气,人莫敢近,妇不自觉也。岁馀产一龙,胞中无血。顷之,云雾交集,腾举而去,妇亦无恙。后妇死,方滨,龙自空下,拥其骸以去。至白花村地,石自裂,龙置骸,陷而人,石复合。后龙常飞绕其居。

⑩清•清凉道人《听雨轩笔记》卷四亦记有嘉兴龙母:嘉兴乍浦城外有山,屹立于海滨,连排九峰若屏雇。山半有石井,深不可测,相传为龙母之居,其子白龙别居他所,每岁五月间来省其母,必风雨晦冥,云气蜿蜒出入井中,晡时始散。山下有龙母庙,天旱时祷雨咸诣焉。

◇按《太平御览》卷四二五引陶潜《续搜神记》,长沙女子浣纱水边,遂孕而生三蛟子,亦应属龙母故事。

 

《中华神秘文化辞典》

传说中生育龙子的人,或指哺育抚养小龙的人。《道家杂录•张鲁女》载:东汉时张鲁占据汉中,自号“师君”,行天师道。一天,他女儿在山下小溪里洗衣,忽有一团白雾轻盈地飘来蒙住了她,她回来后就怀孕了。张女不嫁而孕很感耻辱,欲自杀,临死前对婢女说:“我死后,剖腹看我到底怀的什么。”婢女照她的话作,原来是两条小龙。于是,婢女送小龙到汉水,葬张女在山前。后来,小龙来拜祭母亲,墓前都走出路来了。民间多流传有晡育抚养小龙的故事,人们称她们为龙母。《岭表录异•温媪》载:康州有织布为业的溫媪,一天在野外摘菜,忽见沙萆中有五个蛋卵,便把它们收置在布筐里。几天后,它们成了五条小蛇,一条有斑,四条青色,温媪把它们送到江中。温媪经常在江边洗衣浣纱,一日,忽有鱼在水中跳跃,环绕温媪嬉戏。以后每次都这祥。于是人们知道,那五条小蛇是五条小龙,它们前来答谢溫媪。人们便称温媪为龙母,对她十分尊敬,有人还问她灾福,也多有徵应。朝廷召她进京,至半路返家而卒。人们葬之江东岸,一天夜晚,天地晦暝,风雨大作,天明,溫媪坟墓移至西岸,坟墓周围的草木也移去了。这是龙于显灵!

 

weinxin
lingxyh1103
我的微信公众号
微信扫一扫,或点击二维码复制微信号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