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称 天妃
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
神名。后亦称“妈祖神”。文章源自-灵虚异幻-https://www.lingxyh.com/tian-fei/
清•翟灏《通俗编》(无不宜斋本)卷十九“天妃”条引《潜说友临安志》:“神为五代时闽王统军兵马使林愿第六女,能乘席渡海,云游岛屿,人呼龙女。宋雍熙四年,昇化湄州,后常衣朱衣飞翻海上,土人祠之。宣和中,……特赐顺济庙号。绍兴时,以郊典封灵惠夫人,淳熙朝易爵以妃。”文章源自-灵虚异幻-https://www.lingxyh.com/tian-fei/
《元史•祭祀志五》云:“南海女神灵惠夫人……护海运有奇应,加封天妃神号。”天妃之称始于此。文章源自-灵虚异幻-https://www.lingxyh.com/tian-fei/
明•田汝成《西湖游览志》卷二一云:“天妃宫,在孩儿巷北,以祀水神,洪武初建,名号不见经史。”此天妃祠祀之始。后遍及福建、台湾等地,亦称妈祖宫或妈祖庙,乃至日本亦均有之。文章源自-灵虚异幻-https://www.lingxyh.com/tian-fei/
日本•崛田善卫小说《鬼无鬼岛》第一章云:“妈祖神是从唐朝福建省渡海而来的。往古,唐朝南海有浦名甫田者,渔家林氏生一女有灵异,岁十余即称我乃海神之化身,应入海保祐入海航船。忽尔投海死去。其入海之尊骸,漂流至此山之海滨,则捞取之葬于山上,其后遂有种种灵异之事。”文章源自-灵虚异幻-https://www.lingxyh.com/tian-fei/
五代宋初•兵马使林愿之女,或又传为唐时•渔家女,正民间传说之讹变,不足异也。文章源自-灵虚异幻-https://www.lingxyh.com/tian-fei/
文章源自-灵虚异幻-https://www.lingxyh.com/tian-fei/
《中国神话人物辞典》
即妈祖娘娘。中国沿海地区人们崇信的海上保护神。妈祖名林默娘(960—987年),福建蒲田湄州屿人。默娘自幼聪明,过目成诵,精通文义。十三岁接受玄微秘法,成为当地的著名女巫,为人治病去灾,抢救海难。传说宋太祖雍熙四年九月初九日羽化升天。由于当地乡亲对默娘的怀念,又传说其时常显灵,被奉为神灵。宋人黄岩孙《仙溪志》卷九:“顺济庙,本湄州林氏女,为女,能知人祸福。”民间流传的《天妃图卷》就是妈祖及其神话传说的生动画卷。民间广泛流传着关于她的故事,歌颂她能精研医理,为人治病;性情和顺,热心助人;熟悉水性,拯救海难;预测天气,指导航海。由于显圣的传说甚广,被尊为妈祖、娘妈(闽台人对女性的最高尊称),由地方神升级为海神。再加上历代皇帝多次赐封她为“天妃”、“夫人”、“天皇”、“天上圣母”等。妈祖不仅成为海峡两岸一位万能的女神。并且传播到日本、朝鲜、菲律宾、越南、泰国、马来西亚、新加坡、印度尼西亚以及美洲地区,成了世界上最著名的海神。每年阴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诞辰及九月九谢世之日,信徒都要举行隆重的庙会活动,除进行占卜求福、祭祀外,台湾居民和旅居国外的华侨还趁此机会送妈祖回娘家——湄州屿,拜祖庙寻根,并举行各种文艺活动。清代大型画册《天后宫过会图》就是对妈祖庙会的生动写照,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。文章源自-灵虚异幻-https://www.lingxyh.com/tian-fei/
文章源自-灵虚异幻-https://www.lingxyh.com/tian-fei/
《中国神怪大辞典》
在民间影响极大之海神。姓林,名默娘。又有天后、妈祖、林夫人、妈祖婆、天上圣母、天仙圣母、水仙圣母、碧霞元君、归山娘娘等名。有的因挂祖居地名,而有湄洲妈、温陵妈、银同妈、东安妈、潮州妈之别。《三教源流搜神大全》:天妃姓林,莆田(今福建莆田)县治八十里滨海湄州人。母陈氏,梦观音与以优钵花,孕而生妃,唐天宝元年三月二十三日也。方周岁,见神像即拜,五岁能诵《观音经》,十一岁能婆娑按节娱神,然以衣冠族,不欲以此闻乡里。兄弟四人业商,往来海岛间。忽一日,妃手足若有所失,瞑目移时。父母以为颠疾,急呼之。妃醒而悔曰:“何不使我保全兄弟无恙乎!”父母不解其意。兄弟自海归,哭言前三日飓风大作,巨浪接天,长兄没水,忽见一女子牵桅索,履波涛如平地,援救长兄。父母始知妃出元神救兄也。其长兄不得救者,以父母呼之而神不及护救也:年及笄,誓不嫁人。居无何,端坐而逝。正其诞辰。自是往往现形,人多见其侍从如西王母云。尤善司孕嗣,一邑共奉之。邑有妇人十年不孕,祷于妃,即产男子。从此凡有不育者,随祷随应。宋路允迪出使高丽,道经湄洲。飓风作,船几覆溺,赖妃现形援救获安。还朝具奏,诏封灵惠夫人云。此为较典型的一种说法。(按南宋•沈作喆《寓简》卷九记路允迪出海事,但未言遇神现形救护。作喆南宋初人,所记当可信。)略有差异者,以乾隆《台湾县志》为代表:天后姓林,世居福建莆田之湄屿。父林愿,官至巡检。母王氏,已有五女一男,夜梦大士授一丸,服之有孕,于宋太祖建隆元年三月二十三曰生一女,名曰九娘,因弥月不啼,又名默娘。八岁就学,能解奥义,且喜焚香礼佛。十三岁得道士元通授以秘法,十六岁观井得符,能布席海上以济人。雍熙四年九月九日升化,或谓谨人于二月十九曰,时年二十有八。后常云游岛屿,里人祀之,有祷必应云。◇清•徐葆光《中山传信录》:天后为莆田湄洲屿林氏第六女,母王氏。生于宋建隆元年庚申三月二十三日,升化于雍熙四年九月初九日,室处三十八岁。◇按天妃之姓为林,几无异词,唯张学礼《使琉球记》云姓蔡,又云为“闽泫中梅花所人,为父投海身死”,与诸书均异,当系另一人。而天妃之父,多云为官都巡检之林愿,仅《琅琊代醉编》云为宋徽宗时道士林灵素,自属无稽。天妃之生,则有唐玄宗时、五代时、宋初时几种说法。天妃之籍贯,《三教源流搜神大全》云为湄州,而诸书皆云为莆田之湄洲屿或湄屿,自是《三教源流搜神大全》之误。◇最异者,明•陆深《金台纪闻》以为天妃为三女子,俗传姓林氏。而《琅琊代醉编》记云:其神为女子三人,俗称为林灵素(宋徽宗政和末温州人)三女。此则为民间所增饰,即三婆婆、三美人之属也。◇天妃之灵迹,历代多有记述,而最早见于南宋洪迈《夷坚志》。其《支景》卷九云:“兴化军(今福建莆田)境内地名海口,旧有林夫人庙,莫知何年所立,室宇不甚广大,而灵异素著。凡贾客人海,必致祷祠下,祈阴护,乃敢行,盖尝有至大洋遇恶风而遥望百拜乞怜,见神出现于樯竿者。”亦未明神祠创建之始。然据程端学《天妃庙记》,则元祐间已有祷祀者。至于天妃之历年封号可考者:北宋宣和间赐庙额为“顺济”,南宋绍兴间封“灵惠夫人”,乾道间封“灵惠昭应崇福夫人”,淳熙间加“善利”二字,绍熙封“灵惠妃”,庆元封“灵惠助顺妃”,嘉定间因显形助宋兵于紫金山破金兵,加“显卫”二字。至宋末,国运愈衰而加封益频,然俱都为妃。元至元间封“护国明著天妃”,“天妃”之号始于此。元开海运,封号屡加,顺帝时加至十二字,为“辅国护圣庇民广济福惠明著天妃”,而庙宇扩散至直沽、平江、周泾、泉州、福州等处。明洪武初,以天妃有护海之功封孝顺纯天孚济感应圣妃。永乐间有郑和西洋之行,崇奉弥盛,加封弘仁普济护国庇民明著天妃,建宫于南京龙江关,每年正月十五日、三月二十三日遣太常寺官祭。崇祯时封天仙圣母青灵普化碧霞元君,又加静贤普化慈应碧霞元君。(《使琉球杂录•天妃》)清康熙间以对台湾用兵,封“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”,而据《莆田县志》,则封为“昭灵显应仁慈天后”。“天后”之封,殆始于此。《清朝文献通考》云:“乾隆二年,加天后封号,增福佑群生四字,寻加诚感咸孚四字,凡庙之所在,皆以春秋致祭。”至此封号全称为“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孚天后”,达二十二字之多。以上为朝廷之崇奉,而民间,尤其是沿海、闽台一带,奉祀更甚。故有人说:“凡靠海的地方,以及江河码头,莫不有天后庙。”(《破除迷信全书》◇明•谢肇淛《五杂俎》卷四云:天妃者,言其功德可以配天云耳,非女神也。◇关于闽台一带信奉的情况,见“妈祖”条。清•赵翼《陔馀丛考》卷三五:吾乡陆广霖进士云:台湾往来,神迹尤著,土人呼神为妈祖。倘遇风浪危急,呼妈祖,则神披发而来,其效立应。若呼天妃,则神必冠帔而至,恐稽时刻。妈祖云者,盖闽人在母家之称也。清•杨凤辉《南皋笔记》卷二“林崇善”条云:海行遇难,舟人随呼圣母,遥见水上有金灯一盏,放大光明,冉冉而来。则知天后来解难矣。◇清•梁章钜《退庵随笔》卷一〇以为天后缘起见于宋人潜说友《临安志》,嗣是何乔远《闽书》、张燮《东西洋考》、吴任臣《十国春秋》皆因之,虽文有详略,而以为莆田林氏女则无异词。◇山东荣成地区又呼之为“归山娘娘”。◇按:明•陆容《菽园杂记》卷八:天妃之名,其来久矣。古人帝天而后地,以水为妃,然则天妃者,泛言水神也。文章源自-灵虚异幻-https://www.lingxyh.com/tian-fei/
《中国神仙大全》
亦称天后娘娘。闽、广、台一带也呼之为妈祖。传说天妃不仅是海神,能保佑海上航行的安全,而且兼有送子娘娘的职责。天妃姓林,家住在莆田县。母亲陈氏,曾经梦见南海观音送给她一束优钵花,吞下去就怀孕了。14个月后,即唐天宝元年三月二十三日诞生。诞生之曰,异香闻于数里之外,过了10多天才散。她自幼聪明异常,不到周岁时,在襁褓中见到各种神像,就叉手作拜。5岁就能默诵观音经。天妃的四个哥哥都是商人,经常乘船往来于海岛之间。有一天,她忽然手足若有所失,眼睛闭着,一动不动。父母一见吓坏了,呼喊老半天,她才醒来,后悔道:“我为何不能保全哥哥们都无恙呢?”父母不明白是什么意思,也没深问。过了几天,出海的几个哥哥回来了。哭着说:“三天前,海上刮起大风,巨浪接天,我们兄弟几个,一人一船,不能互相照顾,大哥的船不知飘到哪里去了。刮风的时候,我们见一个女子手拿桅索,在波涛中穿行如履平地,把我们一一拉出来。”其父母这才明白,前几日她闭目不动,是出神救兄弟呀。到了出嫁的年龄,她却坚决不嫁人,父母也没办法。不久,她就端坐而逝。死后,人们经常见她象西王母一样,坐着车,侍女服侍,四处周游。莆田有位妇人,患了不孕症,想了许多办法,一直不见效,最后向天妃求救。不久,便生下一个男孩。由此,远近都争相供奉。到了宋代,路允迪、李富跟着宦官出使高丽,经湄州海岸时,忽刮起狂风,船几乎要覆没了。忽见一人登上桅杆,非常熟练地驾驶着船,走出风穴。宦官问众人,“来者是谁?”允迪说:“这是天妃的神灵保佑。”遂奏明朝廷,皇上下诏封为灵惠夫人。明成祖时敕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。康熙帝封为天后。从此,天妃的香火不断,不仅沿海,即江河之码头,也莫不有天后宫。
